货币
摘要:货币就是钱。什么是货币,各路大师争论不休。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位议员格莱顿曾说,“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
第一点要强调的,货币是一种大众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任何东西都可以充当交易媒介,只要它能被大家普遍认可,就是货币。在信用时代,货币本身并不需要具有实际价值,金子银子可以,桌子板凳可以,Q币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也行。
第二点,在古代货币是真金白银,是沉甸甸的的金块银圆,代用的银行券以及纸币也有真金白银支撑,政府和钱庄一般不敢滥印钞票。自从1971年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以来,世界上的货币已经彻底告别了贵金属,变成了一种纯信用货币。政府发行多少货币,完全靠信心和良心决定。假如你不相信政府的良心怎么办?这正是要讨论的问题。
|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定义是: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的物品。我觉得这个定义还可以精简。鄙人对货币的定义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也就是说,任何同时具有“普遍接受“和“交易媒介””这两个特征的东西都能充当货币。
先来看普遍接受。是否为货币,其标准不是国家是否批准,而是大众是否接受。在正常情况下,国家规定的货币的普遍接受性是无庸置疑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国家规定了也等于白说。从古至今,有很多案例说明了国家规定的货币有时候等于废纸。比如1923年的德国,如果1922年1月的物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亿。中国1949年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也曾形成过恶性通货膨胀,许多商品物价1天之内能翻一倍。这种情况下货币就是废纸。
很难确定货币在历史上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私有制,没有商品交换,像原始社会那样,肯定不会有货币。不光古代,就是你现在跑到山里开一块荒地,自己种自己吃,任何东西都自己做,也用不着钱。但如果你需要从外界换点东西回来,比如用多余的玉米换点盐,除非镇上的某人正好需要玉米(此人也正好有多余的盐),否则这个交易就没法达成。以物易物难度大,成本高。
如果有一个中间物体,或媒介物,交易的难度就降低了。这个媒介物必须大家都普遍接受,比如香烟(我只是打个比方,香烟传到欧洲和亚洲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的事)。假设一斤玉米值10支烟,一斤盐值20支烟。你先用玉米换点香烟,或者你连玉米也不用背下山了,直接拿
香烟下山找到有盐的人就能成交(不管他是不是需要玉米)。此时的香烟就是一种货币(实物货币)。
交易媒介是货币的原始功能。货币必须首先是(大家都认可的)交易媒介,这个是基础。“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财富的储藏手段”等这些都是派生功能。一个东西可以是支付手段,但它可以不是货币。你去饭店吃饭,完了没钱买单,你可以选择帮老板洗碗三天,或者把衣服脱下来给老板,你的衣服或劳动就是那餐饭的支付手段,但那不是货币。
假如大家都接受桌子作为交换媒介,商品A值一张桌子,商品B值两张桌子,看桌子的数量就能知道此商品价值多少,价值尺度因此而来。储藏手段也是派生功能,正因为桌子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可以换任何商品,所以储藏起来的桌子就变成了财富的象征。
大部分同学从小就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也来看一下马克思的货币观。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又是什么呢?马克思定义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既然货币是商品,那它必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但是等下我们会看到,只要我们对某个东西有信心,就算它完全没有价值或者使用价值也可以充当货币。难道马克思说错了?
马克思的货币是定义在金属货币基础上的,而现在流通中的货币已经与贵金属没有一毛钱关系。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依然在买卖(囤积)黄金,并把这个作为储藏财富和赚钱的工具,但鄙人认为,买卖和囤积黄金与买卖囤积钢铁、玉米或石油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理论上来说,除了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体如空气和泥土,任何东西都可以做货币,桌子板凳都行。天然物品比如石头砂子也行,条件是此砂子是一种罕见的砂子,不能随处获得。
在历史上,通过多年的实践,全球各地不约而同最后选择了金属当货币,金银铜铁都有。可能的因为有,1,金属能长时间保存不变质(香烟就做不到);2,金属,特别是金银等贵金属,体积小价值大,
材料的一致性非常好(纯度一样的话,各地的金子价值相同),有良好的延展性,便于切割和铸造(桌子板凳就不行)。
黄金是货币的完美人选之一,但是为啥慢慢被抛弃了呢?通常的解释是:近一百年多来世界财富(可交易商品)增长的速度很快,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黄金的产出跟不上这个速度。货币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易媒介,我们制造了很多商品,但用来充当交易媒介的东西不够用了。所以黄金作为货币就慢慢被抛弃了。
Q&A:在黄金跟不上实际财富的增长情况下,假如继续采用黄金作为货币,会出现什么情况?
除此之外,只要纸币严格与黄金挂钩(每元相当于多少克黄金),货币的发行量就完全依赖于你拥有多少金子。换句话说,任何个人、银行和政府机关都不能乱发行。而政府是不喜欢受约束的,所以它们不喜欢贵金属限制。美联储前主席曾对此批评说:
“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这就是那些福利统计学家激烈反对黄金的秘密。赤字财政简单地说就是没收财富的阴谋,而黄金挡住了这个阴险的过程,它充当着财产权的保护者。如果人们抓住了这一核心要点,就不难理解有人对金本位的恶意诽谤了。”
- 格林斯潘,1966 |
本位,就是货币发行是以什么为基础,这属于货币制度的一部分。货币制度是指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包括货币材料与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的规定(含准备金制度)等。从古到今,货币本位大致是两种:金属本位和信用本位。金属本位还可以细分为银本位、金本位、金银复合本位、金汇兑本位。金本位规定一货币单位等于多少金子,银本位规定一货币单位等于多少银子。金子银子都自由铸造、自由熔毁、无限法偿、自由输入输出国境。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金块和银块,金锭和银锭。无限法偿是指不论金额大小,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各种金属本位制度下也有代用的银行券和纸币。任何大户人家和钱庄都可以发行货币,金属的或者代用券的。金属本位制度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金汇兑本位(Gold
Exchange Standard)又称“虚金本位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不铸造金币,没有黄金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并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但纸币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外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央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这是一种间接金本位制。
阅读资料1-1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到1973年,世界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一种典型的金汇兑本位。其实质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各国确认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政府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还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该体系已于1973年散伙。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在于,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作为一国货币,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货币,美元的供给又必须适应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由于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出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特里芬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凯恩斯在理论上反对金本位制,1940年代初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不仅反对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且曾明确建议设立不兑现黄金的国际货币单位班柯尔(Bancor)。
“特里芬难题”告诉我们:依靠某国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会陷入“特里芬难题”而走向崩溃。不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不论是哪一国货币,不论是一国货币还是几国货币,其实质是一样的,其结果也会一样。这对于我们分析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金银虽好,但遇到大宗交易的时候,携带一麻袋金银很不方便,也不安全,贵金属(货币)的代用物就产生了,这就是皮币和纸币。
据说宋朝的交子是最早的纸币,又传说汉朝还有更早的鹿皮币,代用币具体是哪年发明已不可考。话说小镇有一个金匠世家,手艺精湛,生意日渐兴隆。黄金是贵重物品,有些小镇人家就把金子送到金匠家,让其代为保管。代为保管当然就有收条。小镇上的黄金收条越来越多,慢慢开始成为流通手段。比如张三在金匠家存有一两黄金,李四急需借点钱,来找张三借。张三此时并不需要跑去金匠家把黄金换回来,而是直接把那一两黄金的收条借给李四,李四拿着这收条就可以买东西。金匠是个聪明人,看到自己的收条这么值钱,他也开始做借款生意。他想,我多开几张收条出去应该没问题,就算有人来兑现,大家也不会在同一时间都来兑现。。。。于是这些收条就变成了小镇通用的纸币。接下来的故事请大家自己编。。。。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
这个故事可以很清楚看到一点:你把黄金存在金匠那里,得到欠条(货币)。货币(欠条)对老百姓来说是财富(资产),但对发行者是一种负债(念十次:Money
is debt, and debt is money)。货币发行是政府找你借钱,这一点一定要记住。
这个小镇刚开始的货币是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货币,每一张欠条都有十足的黄金支持。谨慎的金匠也不敢滥发欠条。这和现在的货币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信用本位,也就是说政府发行钞票的背后没有任何贵金属支撑,完全依据政府的需要行事。我们权且相信政府不会滥印钞票,物价会保持稳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前面说过,货币发行是政府找你借钱,借了是要还的,因为金属本位制度下每一元货币都代表着黄金,你随时可以向政府换金子。而信用本位制度下的政府货币发行,犹如政府向你打白条,货币不可以兑换任何贵金属。它欠了你钱,却从来不用还,每年还有更多的新白条发行。物价一直在上涨,但政府并不很担心,因为法律有规定:此白条是唯一法定白条,任何人不得拒收。世上还有比这更流氓的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