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作品midphoto.com

 

老杨谈中医

 

长沙杨飞

 

​​​​我无意挑起中西医论战,只简单说说个人观点。我对中医的态度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否认有些动物和植物(的某些部分)确实有一些特殊的功效。如果你不信,来二两大黄,保证你会拉肚子。

但传统中医并不是一种严谨的科学,它只是一种经验总结。在古代,人类不知道细菌,不知道病毒,不知道血液成分,医疗作为一门科学是无从说起的。

人为什么会生病,中医并没有说得很明确。以咳嗽为例,《中医内科学》把咳嗽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河间六书·咳嗽论》还说:“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以本文小儿的症状为例,半夜的剧烈干咳,西医根据DNA检验查出病因是支原体感染。中医要怎么解释支原体肺炎?如果您是中医专业人士,请让我知道。

一件事情,如果对其原因都搞不清楚,是谈不上有效治理的。但是人们发现了某些动物和植物的治病作用,大致加以总结,这就是中药的起源。根据经验,枇杷叶、橘梗和川贝等东西貌似有止咳的作用,那就参在一起试试吧。

总体来说,中医所谓的“气血”不是一种科学描述。中医治病的方法不是科学,更像是某种玄学。经验这个东西是很难准确描述的。你的经验并不是我的经验,它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凡是模棱两可的地方,就给各路牛鬼蛇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提到的那些奇特药引,比如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显然乃是骗子的道具。现代的医疗骗子,尤其是报纸和电台里那些虚假医疗广告,99%都是中医中药。

也许有人要提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以及她研制的青蒿素。这里引用网友“光华运泽”的一个评论:“中医有其文化史方面的价值,是中国原始文化(巫文化)的一部分。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传统医学(巫医)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只有所谓中医还在民族主义的亢奋中发扬光大。

某些草本植物有药用功能,已经被证实不少了,如丹参的降血压,青蒿素抗疟疾等。但只有用现代医药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经过毒性试验才是安全的。这样一来和传统中药基本无关了。屠呦呦的青蒿素还是传统中药吗?青蒿用传统中医的方法煎服,高温破坏了抗疟疾成分。屠呦呦用低温化学萃取的方法提出了有效成分,才有抗疟疾的功能。”

我基本同意以上说法。不可否认,古代中医典籍给了屠呦呦一些启发,但是青蒿素的研制采用的是现代西药的标准方法。请中医圈的朋友说一说,哪一味中成药是按照屠呦呦青蒿素的研制方法制作的?青蒿素的成功与其说是中医的成功,不如说是西医的成功。

当然,古代西医也有很多经验乃至臆断的成分,和中医有得一比。从历史的角度说,古代医学,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基本都是一种经验和迷信的混合体。但是现代西医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

绝大多数西药在上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实验,各种可能的副作用及其发生的概率都写得很清楚。但是中药则相反,绝大多数中成药的副作用一栏通常只有四个字,“尚不明确”。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做法。人命关天的药品,为什么不做毒性试验就推向市场?

以马兜铃酸为例,我们吃了几千年的很多中成药,最近才发现都具有很强的肾毒性。马兜铃酸是一种强致癌物,香港卫生署已经全面禁止销售相关中成药,包括追风透骨丸、复方蛇胆川贝末以及北京同仁堂的顺气止咳化痰丸等等。

不少朋友说中医治疗咳嗽效果更好,但是,我们现在去中医院,很多时候都是中西医结合,中药和抗生素一起使用。如果最后病治好了,起作用的到底是中药、西药,还是人体本身的自愈力?

我个人观点,对于非急性咳嗽,口服某些中药有时候还可以考虑,但是,静脉注射那些副作用“尚不明确”的中成药,我恕难接受。

此次小儿病危,很多朋友都问为啥不看中医?我非常感谢大家的建议,但是在病危的情况下,如果去看中医,显然是不理智的。我父亲在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进行了长期的针灸和康复治疗,基本无用,他依然瘫痪。这次我儿子起病之时也去做了治疗咳嗽的推拿和按摩,但是无效,最后只得送人民医院急救。

我并不是说推拿和按摩完全无用,把人按舒服了,有助于人体自愈。但是,推拿和按摩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显然不是推拿和按摩可以解决问题的。

前几年我看过纪录片《西藏一年》,村里的藏医念念有词,然后直接往病人脸上吐口水,这种传统藏医手法把我吓得不轻。其实认真研究起来,中医的某些方子也同样雷人。《本草纲目》甚至把人粪尿乃至猪屎也入药,这比西藏的巫医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包括被奉为中药圣经的《本草纲目》在内,很多中医古籍都有极不严谨的成分,某些治病的方子堪称笑话大全。在尊崇科学、数据说话的今天,中医要是还靠着几本古籍过日子只能是死路一条。

我个人观点,青蒿素的研制给传统中医中药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遵从西药方法提取有效成分(乃至化学合成该类成分),然后经过广泛和认真的毒性试验,最后推向市场。

不知道这样研制的中药还算不算中药。希望中医界能学习现代西医的严谨精神,至少把中成药说明书上“副作用尚不明确”这一栏先改一改。行医问药,人命关天,不可敷衍了事。

 

老杨

2017年12月

 


 

相关阅读

 

鲜血与生命,咳嗽与肺炎(医院实战总结)

 



返回网站首页

 


关注老杨
杨飞作品集:www.midphoto.com
微信:yangfei789288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Facebook:yangfei999999@hotmail.com


本人不加入官方协会,坚持独立创作,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任何广告,但是创作人也需要生活,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留言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