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作品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的时候,英国军舰来轰中国的大门并不是为了民主自由,也不是为了占领中国,而是为了做生意赚钱。这些闯进来的西方人,既有商人也有盗匪,既有宗教的传教士也有近代科学和民主自由的传播者。

两国此前积怨已久。早在1792年(大清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就派马戛尔尼勋爵(Macartney)为特使,到北京给乾隆皇帝祝寿,并请求增开商埠。但乾隆并不关心国际贸易,他最关心的是西方蛮夷是否行三叩九拜之礼。马戛尔尼坚持两国平等,只同意单膝跪地,双方不欢而散,贸易请求当然鸡飞蛋打。马戛尔尼好歹还见到了乾隆,他的后任特使阿姆哈斯(Amherst)于1816年求见嘉庆帝,直接吃了闭门羹。

一个闭关锁国,自认为天下第一,蛮夷必须磕头称臣,另一个坚持各国平等、贸易为先。这双方如何谈得拢?俗话说敬酒不吃吃罚酒,到底谁是老大,最后拳头说话。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日渐猖獗的鸦片贸易正是一个完美的导火索。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三千多年帝制最黑暗的时代,其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程度惊人,独裁和腐败程度惊人,闭关锁国和狂妄自大的程度也惊人。全国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国外通商。皇帝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知道英国在哪里。殊不知葡萄牙人麦哲伦早在1521年就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以蒸汽机的推广为标志,英国于1765年开始了工业革命。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从那时起至1840年,欧美各国政坛风云变幻,科学知识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军事实力也已远超中国。列强在全球各地到处抢占殖民地,抢夺原材料和商品市场。中国这块肥肉他们觊觎已久。 

那时英国常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丝绸和瓷器,但中国民众穷困潦倒,饭都吃不饱,无钱购买英国货。一些英国商人于是开始走歪门邪道,向中国贩卖鸦片。 

眼见鸦片泛滥,误国害民,湖广总督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书,说若不立即禁烟,“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鸦片固然有害,但林则徐也言过其实了。鸦片战争之后,鸦片依然在中国倾销,数量比1840年只多不少,但要论大清国后来的衰败和最终灭亡,其主要原因显然不是鸦片,而是其腐朽的制度,是满清贵族集团自己作死。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年间,中国各省地方政府(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都曾积极种植鸦片以补贴政府开支。这是后话。 

任何药品或食品,离开含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以鸦片低于10%的吗啡含量,连药用都远不够格。劣等鸦片吗啡含量甚至低过5%,其成瘾性和今天的大麻相似,其管理方式可以相当灵活,所以当时朝廷才有“严禁”和“驰禁”两派。所谓驰禁,就是采取加税和专卖,类似今天的烟草管理。但道光帝被林则徐的奏章所感动,遂委任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 

林则徐的禁烟手法简单粗暴。他于1839年3月直接派兵包围了广州十三行和外国商人住所,交出鸦片方可放人。两个月时间共收缴了两万多箱,然后全部集中于虎门海滩销毁。

林则徐之所以这么强硬,主要是因为傲慢和无知。他鄙视西方“夷人”,对英国海军的实力一无所知。此前中英双方已有小规模冲突,大战只缺一个导火索,但林则徐在1839年给道光帝上奏,说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并称英国军舰靠近内河就无法进退,英国士兵上岸就寸步难行。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林则徐是大清国难得一见的清官和实干派。他忠君爱国是真的,但眼光短浅、目空一切也是真的。他这些雷人言论应该不是故意欺骗道光帝,而是出于中国数千年来歧视夷人之传统。一品大员兼钦差大臣都是这个水平,大清国官场烂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话说回来,大战之后林则徐还是比较务实,算是第一批醒悟过来的中国人。这是后话。 

1840年4月,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出兵中国的议案。大清帝国威名远扬,此前两国从未正式交手。这个投票结果说明英国人心里也没底。主战派的理由是两点,一是中国非法扣留英国商人,侵犯了人身自由,二是作为商品的鸦片被没收,侵犯财产自由。这其实也说得过去。当时世界上还没有毒品的概念,鸦片也是一种贸易货物。世界各国把鸦片公认为毒品,得等到1912年《荷兰海牙禁烟公约》的签订。 

大清国没有什么法律可言。皇上说要禁烟,那就再禁一次。大清国禁烟已经喊了几十年。从嘉庆年间开始,奉旨禁烟的官员来了好几批,每个都是唱高调,借机捞钱,没想到这次林则徐居然来真的。但这种交货才放人的手段类似黑社会绑票。如果当时把英国人驱逐出境,收缴鸦片但给一点补偿,这场战争就不一定能打起来。 

当然,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中英两国迟早会有一战,原因之一是人类的贪婪本性。欧洲人当时在全球寻找原材料和劳动力,并为其工业产品开拓市场。如果贸易谈判不能达到目的,资本就会利用国家机器的力量。英国拼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大清朝为了自家统治的安稳、为了极少数满洲贵族的利益,拼命要把门关上。双方角力的结果就是战争。 

英国远征军于1840年6月抵达中国海面,计有军舰十六艘,支援船三十多艘,陆军约四千人。这个姿态应该是试探性进攻。这样一支中等规模的军队,要对付大清这样一个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型国家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1841年8月之后双方增兵再战,英军能上岸的陆军也只有八千多人。 

英国人劳师远征,大清国以逸待劳,兵力是英国人的数倍,但战争的进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双方边打边谈两年多,总体的局势是一边倒。英国人攻城略地,连下定海、宁波、宝山和广州等城。大清国尽遣精兵强将,但除了在镇江有一点像样的战斗,其他地方基本都是一触即溃,完全不是对手。大清国一败涂地,于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

大清国之败,主要原因并不在武器。两国装备并无代差,清兵半数以上装备的也是火枪,炮台上也是铸铁大炮。在1840年,英国海军也没有多先进,军舰是木帆船为主,蒸汽船只有不多的几艘。英国步兵装备的也是古老的前装药滑膛枪,有效射程仅两百米,一分钟只能打两枪,下雨天还经常受潮打不着。后装弹线膛枪要在二十年之后的美国内战才开始应用。

英军和清军差别较大的是火炮。虽然都是铸铁炮,但是英军的炮身铁质较好,炮弹的质量也比清军好。但即便炮不如人,最后也得靠步兵突击才能占领城市。这时如果展开巷战和肉搏,依然能有效杀敌。镇江一役正是如此。数百名清军在城破之后拒绝撤退,展开了顽强的巷战。此役英军共阵亡三十九人,受伤百余人,是整个鸦片战争英军伤亡最大的一战。

只可惜拼死作战者甚少,其他像在广州、厦门和吴淞口等地,清军基本是望风而逃。这些八旗军纨绔子弟平时欺压百姓没有问题,英军炮声一响即作鸟兽散。在南京,英军甚至一枪未放,只摆出攻城的架势,守城清军即奉旨请降。

清军的糟糕表现主要原因是军队腐败,全无斗志。满洲贵族和汉族地主多年来视百姓为奴才,期待当兵的为其拼命也是不现实的。下一章太平天国我们将看到,清军不但打不过洋枪洋炮的英国人,即便是拿着锄头和鸟铳的农民也打不过了。

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条原文是,“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这条其实就是1793年马戛尔尼勋爵坚持的各国一律平等。如果你不明白国际关系的基本规矩,那就让大炮来教你。

整体来看,《南京条约》还不算太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六点: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偿商欠和军费二千一百万银元;C,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即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D,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E,进出口关税需由两国共同商定。

赔偿军费没啥好说的。战败赔钱,古今中外一贯如此。除此之外,条约的其他款项基本全是和做生意相关。英国割占香港岛,其性质类似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岛,目的都是借地囤货,方便做生意,并不是要占领中国。纵观整个近代史,意在侵占中国的主要是俄国和日本。相比俄罗斯后来吞并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以及日本吞并台湾并占领东三省,香港岛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香港当时只是一个小渔村。在英国人的治理下,这个渔村几十年就变成了世界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1840年的上海只是一个小县城。自英国人把它变成通商口岸,上海迅速从县城成长为全球最大和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到1912年清朝覆灭之时,香港和上海两个经济圈加起来几乎占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这个角度说,鸦片战争奠定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大清国战败并非坏事。如果鸦片战争大清国获胜,继续闭关锁国、奴役百姓,那是一个更糟糕的结果。谁也不知道满洲贵族还会统治中国多久,也许今天的中国人都还留着长辫子。

以英军的实力,当年要是再发点狠,直捣北京,灭了满清,扶持一个民选共和政府,就如二战之后美军在日本那样,也并非不可能。但英国人想的是做生意,捞钱财,并无此大志,所以只取香港一岛。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要灭满清,还得靠后来国人自己的奋斗。

现在我们回顾鸦片战争,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英国贵族逼迫国王在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The Great Charter)。这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政治法典之一。从那时起,英国一步一步走向了君主立宪,国王被一步一步被限制权力,最后基本成了一个礼仪性的元首。而中国则相反,三千年来皇权一步一步加强,到明清之时达至巅峰。这是一个黑暗的巅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人都是皇上的奴才。皇上说要查禁鸦片,钦差大臣就可以肆意而为,不顾人的基本权利,包括财产自由和个人自由。中国自古以来的这种思想和实践,和近代英国的立国之本是根本冲突的。

第二个原因,乃是因为四海之外皆蛮夷的传统儒家思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中国的皇帝乃是普天下之共王。儒家没有外国与中国平等的概念。而欧洲国家自1648年订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开始倡导各民族国家一律平等。这两种思想是根本冲突的。所以,鸦片战争表面上是鸦片和贸易之争,本质上是文化、思想和制度之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没有之一。它打破了中国天下第一、四海之外皆蛮夷的千年旧梦。中国从此打开了国门,慢慢汇入世界潮流。二战之后,中国渐成强国之一,深刻影响了当今的全球格局。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也是世界历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待续)

 


 

返回简明中国史总目录

 



 

关注老杨
杨飞作品集:999kg.com
微信:laoyang2063
微信公众号:老杨书吧
新浪微博@长沙杨飞
推特Twitter@feiyang17
脸书Facebook
@长沙杨飞

 


本人坚持独立创作,不加入官方协会,作品免费阅读,不刊登广告。您若喜欢拙作,可用微信或支付宝打赏。我的支付宝账号就是我的手机号:13974850714。微信打赏请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感谢支持独立作家

留言板

回顶部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