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纪录片的拍摄说明
杨飞,2006年9月
2006年7月到8月拍摄上海图片专题期间,我的摄影助手一路跟拍了我的工作过程。一个月下来一共拍摄了12盒HDV带,用的机器是SONY小型高清HC1E
(HDV)。
这12小时录像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
1,
我的摄影工作过程;
2,
城市风光;
3,
采访上海家庭(一共6个人的访谈)。
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纪录片,本片是以一个摄影师的眼光来纪录上海这个城市,这种旅行纪录片在国内是首创的,大量的风光镜头穿插我的摄影工作镜头。
我自己估计能剪出一个小时的节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自己没有剪辑用的高配置电脑,我也不熟悉HDV的剪辑。我准备2006年12月从云南和四川回来之后购买新电脑,和上海的片子一起剪辑。所以非常抱歉现在我没有上海纪录片给大家看,我手上现在只有12小时的原始录像素材。等编辑好之后(估计2006年12月)我将把片子放到网上供大家下载。
我准备用ADOBE
Premiere Pro2.0 版来编。如果您是使用电脑进行非编的高手,我将非常感谢您能指导一下我。费用再商量。
如果您是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编辑,有意播出我的片子,请和我联系。
-----------------------------------------------------
关于这次DV的拍摄, 我摘录本人2006年7月19日的日记:
“这几天的实践发现拍摄照片和拍摄纪录片很难兼顾,需要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不得已我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拍摄DV纪录片上了。我需要尽快和助手一起研究清楚纪录片的拍摄,以便下个星期可以集中精力拍照,不再老惦记DV纪录片的问题。这两天我花了很多时间耐心的给助手讲解我的拍摄意图,指导她怎样拍摄DV,虽然我也是第一次拍摄DV。这叫大菜鸟指导小菜鸟。
总结DV画面拍摄的几个原则:
1,出门之前,对于今天的拍摄地点需要给什么样的镜头(特写,中距离,长镜头)都要心里有数。也就是说,心里要打一个分镜头剧本的腹稿。最好能写下来,让拍摄的助手明白我的构思。因为我自己是纪录片的主角,不可能亲自掌机。
2,尽量用三角架。这和拍照是一个道理。专业和业余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画面的稳定性。
3,如果不能用三角架就要坚持双手持机,不得已才单手。手持平摇镜头的时候手和手腕不可以动,要靠身体缓慢转动。总之稳定性压倒一切,邓小平说过。
4,构图和拍照一样主要遵循黄金分割原则(九宫格)。
但云台还是有问题。普通照相机的三维云台平摇还勉强可以,俯仰几乎不可能匀速。我明天去摄影器材城看看有没有液压的三维云台。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相对画面的拍摄,声音的录制更加有挑战性。这几天用的一个随身听耳塞做监听,每次开机前我都先试了音,助手说没问题才开拍。可是回到旅馆在安静的环境下一听,录音电平明显过高,呲呲声不断。晕。今天430元买了森海塞耳PX200作为监听耳机。这种耳机是隔绝环境音的,好用多了,可以很精确的听到录制的实时效果,随时手动调整录音电平。
另外,在嘈杂的市区,使用DV机内的麦克风效果奇差无比,比没有还差。头两天用的是老款的SONY无线麦克风,干扰严重。今天一上午我挖遍了徐家汇百脑汇和太平洋每一间DV配件店,终于买到了SONY新款的无线蓝牙麦克风ECM-HW1。花了我1400元。心疼半天,不过钱就是钱,效果好多了。”
上海拍摄使用的SONY-HC1E(小型高清摄像机),
配合ECM-HW1无线蓝牙麦克风和森海塞耳PX200监听耳机
|